top of page
關於我們: About
The Predecessor of Whale in Love

StudioKCA and the Skyscraper

「愛河‧愛之鯨」源於StudioKCA的四層樓高鯨魚造型裝置藝術「摩天大樓」(Skyscraper)。2018年,StudioKCA受布魯日藝術與建築三年展邀請創作;美學靈感與社會關懷激盪碰撞下,成就了展覽中最受歡迎的「摩天大樓」,從市中心艾克廣場(Jan van Eyckplein)前的水道騰躍而出。當時,藝術家柯杰生與張碩芬和夏威夷野生動植物基金會(Hawaii Wildlife Fund)衝浪者基金會(Surfrider Foundation)合作,在夏威夷附近的小島淨灘,短短四個月內就打撈出5噸的塑膠垃圾……

3  Studiokca_Jason and Lesley collecting

© StudioKCA

布魯日/流動的現代世界裡,牽一髮而動全身:「未來」是過去及現在的縮影

「世界正以極快的速度改變著。既有的思考模式及生活形式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。未來該何去何從?」

 

2018年夏季的布魯日三年展(Triënnale Brugge 2018)以「流動的城市」(Liquid City)為主題,邀請藝術家與建築師思索上述議題,發揮創作。「流動的城市」概念取自布魯日錯綜如織的運河,以及波蘭社會學家鮑曼(Zygmunt Bauman)的現代世界理論「流動的現代性」(Liquid Modernity)。「流動」是後現代理論的重要課題;策展人Michel Dewilde進一步闡釋,過去制度化的框架提供了我們父祖輩賴以為生的安穩社會,在今天的世界卻截然不同。「『流動性』象徵著改變──社會、政治及經濟的改變。」全球化的時代裡,人們生活的各個城市如流水一般,透過消費與資訊交流互相鏈結,關係比以往更為緊密。

我們將外帶午餐的塑膠餐盒隨手一丟,可能就悶住了一隻太平洋小島上的海龜。

「摩天大樓」鯨魚藝術裝置的原創設計師柯杰生(Jason Klimoski)在這個藝術裝置的紀錄短片中介紹,海洋中的塑膠災難正是「流動的城市」亟待解決的問題:「想像我們在城市中產生的塑膠廢棄物,最終都流向那『流動的城市』──海洋。」海洋聯繫著全人類生存的命脈,卻承受著「固態的城市」裡,我們每日生活、消費所產生的廢棄物;若不積極處理,人類也許將見不到未來。

TRI180510_42_1-1_Matthias Desmet.jpg

© Matthias Desmet

_DSC5998_1-1_Chuck Choi.jpg

© Matthias Desmet

烏特列支/素昧平生,但我們共享同一片大地與海洋:創新、思考與對話的火花

繼比利時布魯日三年展後,「摩天大樓」在烏特列支大學(Universiteit Utrecht)邀請下,來到烏特列支車站前的凱薩琳運河(Catharijnesingel)展出,向著每一個從橋上經過的行人與腳踏車展開雙鰭。烏特列支大學的法律、經濟及管理學院在鯨魚落腳該市期間舉行了研討會、講座、親子工作坊等各式各樣的活動,談論資源的永續利用、氣候問題、旅運與環境、水權、教育創新、運輸、能源與城市設計,以及全人類共同面對的「塑膠湯」浩劫。「它象徵著我們共同面對,卻在平時注意不到的大問題。」將「摩天大樓」介紹到烏特列支的「水、海洋與永續法」教授 Marleen van Rijswick 在一次訪問中說。「我們必須一起面對,而這隻鯨魚將人們(在這個議題上)連結在一起。許多人在它面前停下腳步,和一旁的路人談論這個主題。然後你會開始思考,『也許我可以用更少更少的塑膠。』」

StudioKCA-Skyscraper-the-Bruges-Whale-©-

© Robert Oosterbroek

新加坡、雪梨、上海、東京/面對「塑膠湯」的大本營,是亞洲人民的共同責任

「摩天大樓」剛結束新加坡濱海灣金沙的藝術科學博物館(ArtScience Museum)的展覽,正搬移至澳洲雪梨。回到當初收集塑料的太平洋海域另一端,塑膠浪潮未減,問題卻更加棘手。

海洋保護協會2017年的報告顯示,「印尼、中國、菲律賓、泰國和越南丟入海洋的塑膠,比世界其他地方的加總還要多。」在亞洲,許多開發中國家環保意識的覺醒遠不及經濟產業的發展快速,已開發國家將廢棄物運至此地的做法更是讓情況惡化(延伸閱讀:東南亞國家拒當犧牲品,菲律賓禁塑膠廢物進口)。香港海洋恢復聯盟(Ocean Recovery Alliance)創辦人兼總裁 Douglas Woodring 表示,「摩天大樓」將「用這次的巡迴展出,把亞洲連結在一起。」

2017年,聯合國第一屆海洋大會已將廢物及塑料防治明訂為方針之一;海洋污染的問題卻絕不是依賴政府官員、或譴責西方國家就能改善,而是每個人類、每一天生活的責任。隨著2020年前往上海、東京展出,「摩天之鯨」持續以正視過去、昂首未來的姿態,呼籲、點亮每一顆愛地球的心。

Skyscraper at the ASM_image 15.jpg

© Ocean Recovery Alliance

高雄/從「鯨」開始,齊心守護海洋家園

即將立於高雄愛河旁的「愛河‧愛之鯨」則是值得期待的全新創作,收集了15噸的塑膠廢棄物,足足是「摩天大樓」的三倍,18公尺的總長也比「摩天大樓」高出三層樓,更顯高聳而令人讚嘆。

「愛河‧愛之鯨」是屬於全市市民的創作。新象活動推展中心在高雄市政府的支持下,策劃了淨灘、親子工作坊等一系列的活動,不僅撿拾素料作為創作媒材、讓高雄的海岸更美、更乾淨,並讓環保教育向下扎根,帶領小朋友認識資源回收與海洋生態。即將舉行的環保研習,則從專業角度引領民眾探索資源再利用與減塑的方針。「愛河‧愛之鯨」肩負「環保小尖兵」與「環境藝術大使」的重任,的風潮,期許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同心協力,守護我們美麗的大地與海洋。
 

N91A0647.JPG

©  新象活動推展中心

N91A1095.JPG

©  新象活動推展中心

N91A9932.JPG

©  新象活動推展中心

S__5562494.jpg

©  新象活動推展中心

S__12107879.jpg

©  新象活動推展中心

鯨魚遊世界_工作區域 1.png

製圖:新象活動推展中心

「摩天大樓」(Skyscraper)展出歷程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