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龜在礁

心中有海,

天天都是海洋日!

海洋中的豐富生態,總令生活在陸上的我們感到驚奇。

在這個全球共同關注海洋的日子,來一探海底究竟吧!

▲ 動物星球頻道/你從沒見過的海洋,是如何充滿無數的驚人和神奇生命?

海洋DNA 親近浪潮的生命藍圖

身為海島國家的一分子,海浪的奔騰流淌在台灣人的血液裡,造就我們富有彈性、擁抱世界的民族性格。文學、影像、音樂、戲劇、舞蹈以海洋為主題創作,讀討海作家廖鴻基與鬼頭刀的搏鬥、看紀錄片導演柯金源鋪敘漁民夫婦的日常、聽原民歌手陳建年唱出眼眸裡的那片蔚藍,或與無垢舞蹈劇場創辦人林麗珍如海沉穩的緩行舞步一同靜心,都彷彿讓我們更接近海洋一些。即使生活在都市,收看國家地理頻道、鯨豚擱淺的新聞,似乎海岸及海洋發生的事情從未離開過我們。

▲ 陳建年:〈海的眼淚〉(《只有大海知道》電影主題曲)

▲ 柯金源:紀錄觀點〈退潮〉

然而,藝術或新聞絕非我們與海洋唯一的鏈結;我們與海的距離,比你想像得近上許多。海洋中多元的物種,早已不斷受到人類汙染源的侵擾;大船駛過留下的油汙、被海龜錯認為水母的塑膠袋、造成珊瑚白化的過高水溫及沉積物、使鯨豚殘傷的船隻與聲波……

 

綠色和平荒野保護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、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等單位長期進行台灣海洋廢棄物的監測與調查。根據台灣國際淨灘行動統計,台灣沿岸的海洋廢棄物中,近七成為小型飲食相關的一次性用品,其中以塑膠瓶罐、餐盒、餐具為大宗。這些塑膠製品大部分都來自都市,經由河川夾帶沖刷到海岸、或最終流入海洋,因為光曬、碰撞而分裂成數以億計的細小碎片,卻無法分解成自然物質,而被吃進魚群、鳥類的肚子裡。

每年只有一天的世界海洋日,海洋生態維護卻仰賴每日持續不懈的行動。
來看看一些能輕鬆達成的撿/減塑妙方吧!

後疫情時代 樂活海洋的永續反思

 

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你也許曾看過某一種類的新聞:水母現蹤威尼斯的清澈運河、北京空氣汙染改善、美國碳排放量減少、…。六個月來,疫情讓人們的生活突然慢了下來,經濟、遷徙及旅遊活動大量減少,原本瀕臨負載量邊緣的地球生態獲得喘息空間、稍稍減緩汙染,使我們開始思考過去生活方式對環境的耗損。

 

而隨著疫情趨緩、社會活動解封,地球還有沒有機會延續這半年來失而復得的生命力?在「後疫情時代」,讓我們發揮一己之力,發展人類社會的同時也照顧孕育我們的自然大地,取得經濟與生態永續之間的平衡,迎向更天然美好的生活!

帶走棄物、留下回憶 無痕旅行與海共生

撥雲見日的晴天,終於可以再次出門踏青、享受夏日時光!若想避開人山人海的觀光景點,不妨來個海岸淨灘的「防疫輕旅行」,呼吸海洋微風、維護地球健康,一兼二顧!

 

淨灘沒有門檻限制,只要在去海邊遊玩時順手撿起海邊的廢棄物,就是對海洋盡一份心力。海岸活動最重要的即是人身安全,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最新發布的《關於淨灘你需要知道的事》,整理了淨灘必備的工具、注意事項、行動法則,教你如何有效、安全地處理海洋廢棄物。

想揪好朋友、新朋友一起淨灘嗎?Facebook社團「全國揪團認養淨灘」 、荒野保護協會「愛海小旅行」,讓愛海人士有了互相交流、認識的平台,分享清淨海洋的喜悅。
想組織大規模的淨灘行動嗎?從確認一片海灘是否真的需要「淨灘救助」開始,荒野保護協會「淨灘二三事」 提供了詳盡的淨灘計畫指南,協助我們檢查辦理活動的注意事項。

無論上山、下海,都記得帶走垃圾、妥善分類後再回收或丟棄,留給地球一個天然的環境。

 

源頭減塑、資源再生 友善環境不二法門

 

今日,實踐3R精神「Reduce(垃圾減量)、Recycle(分類回收)及Reuse(重複利用)」已經是全球共同推行的生活哲學。隨身攜帶環保杯、環保餐具、便當盒,都是能從源頭減少一次性耗材的使用、輕鬆幫助地球減輕壓力的好方法。同時,也可以支持以二次再造的塑料製成的生活用品。

 

除此之外,Trashion(廢時尚)/Upcycle(升級再造)早已成為新創界的流行詞彙,將物品抽離固有的意義或使用方法,賦予新的功能和角色,製成日常生活用品或藝術品。這次以15噸塑膠用品製成壯觀的「愛河‧愛之鯨」正是一次大規模的升級再造計畫,讓曾經廢棄的塑料多了環保教育的使命。而在巴拉圭首都外圍的卡特烏拉掩埋場,一群孩子使用塑膠、鐵鋁等各式材質廢棄物製成的提琴、吉他、小號、定音鼓等樂器組成「回收管弦樂團」。這群孩子住在掩埋場附近的貧民區,生活匱乏;樂團創辦人邀請原本在周邊撿拾廢棄物的工匠製作這些樂器、帶孩子們出國演出,讓過去陷於毒品、犯罪等貧窮結構的家庭得到振作的機會。

▲ 卡特烏拉回收管弦樂團

近年的環保圈,吹起一場「廢時尚」潮流。在美國華盛頓的「匯流藝廊藝術中心」(Confluence Gallery and Art Center)就上演一場廢時尚服裝秀。參賽者各自發揮本領,用家裡不再需要的塑膠瓶、廢紙、空間裝飾品等拼湊出一件件亮麗的衣裝,化身古文明、中世紀人物、甚至大玩角色扮演。

Trashion-2019-2.png
Trashion-2019-52.png
Trashion-2019-5.png
Trashion-2019-69.png
Trashion-2019-150.png

 ▲ 廢時尚服裝秀得獎作品。圖片來源:Confluence Gallery and Art Center

藝術魂發作了嗎?今年七月,台東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也將舉行「海洋再生時尚秀設計競賽」,趁暑假走一趟東海岸,不怕沒有可以使用的素材,只怕創意不夠多!

延伸閱讀
❖  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/聯合報願景工程   如果海有你

❖  關鍵評論 The News Lens         回收綠報報 R-Paper

撰文│Emily Jia-Wei Hu

發表日期│2020 年 06 月 15 日

bottom of page